中文EN
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华社 | 鄂尔多斯集团:与时代同行 创发展新篇

发表日期:2018-09-04点击数:58210

历史征程上,奋进者的足音永远铿锵有力。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创业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史;没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就不会拥有成功和未来。

创立于1979年的鄂尔多斯集团,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发展步伐,稳步的发展带来稳健的成长,创新与奋斗同行,发展与时代同轴,成长为“世界羊绒大王”和“世界硅铁大王”,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时代之先声、开创新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走改革之新路,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追随者。
稳中育优谋求新变  体制创新实体更实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鄂尔多斯集团的发展就是一副波澜壮阔的企业时代发展史。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各地招商引资一片沸腾。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引进外商项目,总投资3355万元的伊克昭盟羊绒衫厂于1979年经国家批准立项上马。决策者们选择了“以物易物”的补偿贸易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资金的来源问题,也开启了鄂尔多斯集团发展的新篇。

1981年10月1日,羊绒衫厂作为国庆献礼项目正式投产,励精图治,坚守发展信心,从此鄂尔多斯羊绒开启了温暖全世界的远航。如果没有当时的改革开放,没有当初的贸易创新,哪里会有如今的世界羊绒大王?

而改革创新也从此贯穿了鄂尔多斯集团四十年创业的全过程,从经营体制到产权制度,从产品技术到管理模式,从多元转型到品牌营销,都经历了数次大的改革与创新,每一道天花板都是通过改革创新得以突破,每一时期的战略目标,都伴着改革创新春风中成长。正是一轮又一轮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直接推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与持续壮大。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鄂尔多斯集团多年来走出一条坚实的强企之路,为探索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方案,也为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敢为机制创新先锋  引领企业稳健发展

破除固有机制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逆水行舟的艰巨事业。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鄂尔多斯集团以宏大视野、辩证思维通盘谋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企业建设大局,统新发展,凝聚改革驱动,领全国之先,开启企业机制创新。

1984年,鄂尔多斯集团领全国之先开始的“砸三铁”改革。砸掉了固定工的“铁饭碗”,实行“见习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传统八级工资制的“铁工资”,实行全浮动效益工资制;砸掉了干部终身制的“铁交椅”,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这三项改革发生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前夕,在全国是超前的。三项改革从内部管理入手,空前释放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以后经过不断完善优化,成为传承至今的最根本制度。

“砸三铁”改革完成之后,1987年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厂长王林祥代表羊绒衫厂向上级立下军令状,提出为期三年的经营大承包。承包后的羊绒衫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内部进行各式各类的细化承包,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与运营水平。

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羊绒衫厂投产之后的几年效益一直很好,相当于每年赚回一个同等规模的羊绒衫厂。但是羊绒衫厂只是一个生产工厂,原料和销售均由上级单位伊盟纺织公司主导,而羊绒衫厂的利润也全部上缴用来弥补其它工厂的亏损,难有再发展的资金。为了摆脱这种掣肘局面,求得企业自身发展,1988年,王林祥力排众议,向盟委打报告要求破除伊盟纺织公司的大锅饭体制,伊盟羊绒衫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引发了被媒体称为“两伊战争”的“分立”大争论。这场争论引起了伊克昭盟和自治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任自治区主席布赫亲自到现场办公,指示要把羊绒衫厂办成改革开放的特厂。1989年3月,伊盟盟委决定羊绒衫厂与伊盟纺织公司分立,给予原料收购权和自营进出口权。这次体制改革为伊盟和内蒙古的企业改革提供了经典先例,由此开启了鄂尔多斯集团化发展的新纪元。

坚守创业初心  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就在羊绒衫厂分立之时,发生了一件对中国羊绒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羊绒大战”。当时国内外羊绒企业为争夺原料把原绒从每公斤60元炒到了360元,并导致掺杂使假日益猖獗,严重影响着中国羊绒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声誉。

鄂尔多斯集团站了出来,牵头于1989年9月发起成立了内蒙古KVSS羊绒企业集团,78家成员企业覆盖了6个羊绒主产省区,在“对内大联合,对外大开放”原则的指导下,统一收购政策,协调供需市场,通过两三年的运作,引导中国羊绒原料市场走向了正轨,成功打出了被国际公认为“中国一号无毛绒”的KVSS品牌,提升了中国羊绒业的国际话语权。

内蒙古KVSS羊绒企业集团后来演变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原料公司,以此为基础,在国内羊绒主产区和集散地设立了26家原料分公司,大力实施贸工牧一体化战略,从而一举确立了鄂尔多斯在羊绒原料市场的龙头地位,彻底扭转了西方发达国家老牌羊绒企业通过代理商把控中国羊绒市场的局面。


之后,在鄂尔多斯的带动下,中国羊绒工业迅速崛起,经过几轮原料大战和销售大战,美国和日本的羊绒加工企业几乎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欧洲的羊绒加工日渐萎缩,鄂尔多斯取代称霸羊绒业150年之久的英国道森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羊绒制品大王。


坚持技术创新  一流企业做标准


但高质量的羊绒,在国际市场上却并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因为羊绒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依然是由英国等西方国家制定。这样无论是与其他国家的羊绒竞争,还是价格上,都会受到影响。

心有不甘的鄂尔多斯打算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局面。时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副总裁张志说,当时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林祥给她出了一个很大的题目,要她把全球最好的羊绒专家都请到鄂尔多斯来,了解一下中国羊绒产业的现状,沟通标准的问题。

于是,2001年9月,在张志和同事们的努力之下,第一届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在鄂尔多斯召开,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厂家技术人员齐聚一堂。“以前很多国外客商不相信我们的产品标注,认为我们的检测技术不行。”张志说,“第一次研讨会让很多外国机构很吃惊,也让我们有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此后,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

鄂尔多斯集团更远大的目标是制定国际标准,这并非易事。

鄂尔多斯集团代表中国羊绒行业制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是《羊绒、羊毛针织品起球测试方法》,张志介绍说,要国际承认这个标准就得做循环实验——全球十几个标准实验室按照这个标准做一次,都通过才可以,难度不小。

循环实验返回的数据很差,没通过,鄂尔多斯人找原因,解决问题后再做实验;发现新的问题,又修改……每一次实验后,都会组织专家开会研讨,查找问题,修改实验方法。等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实验做完,标准正式发布时,已经是2011年了。

这一场重获国际市场话语权的努力,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这些努力,不仅为中国羊绒争得了更多话语权,鄂尔多斯集团也因此受到国际羊绒组织的尊重,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代表。现在,鄂尔多斯集团是CCMI(国际羊绒驼绒制造商协会)的中国企业成员。CCMI是国际羊绒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爱马仕、劳罗皮亚都是它的成员。“是他们邀请我们参加的。”张志说,“他们的主席对我们非常熟悉,说如果中国想加入这个组织,第一家必须是鄂尔多斯。他知道鄂尔多斯在中国的影响,所以他写信给王林祥总裁,邀请我们参加。”

2016年3月15日,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17751《纺织品——羊绒、羊毛、其他物种动物纤维及其混合物定量分析》之系列标准ISO17751-1:2016《光学显微简法》和ISO17751-2:2016《扫描电镜法》正式发布。

至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发布实施IWTO国际标准1项,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

固本培元开启二次创业
致力打造世界级高科技清洁能源产业

“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开的,正因为我们勇于在大变化的形势下捕捉和把握大进步的积极因素,善于在大危机的逆境中发现和用好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并且对症下药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得我们总是在每一次危机困境中比别人走得早一些、快一些、准一些,从而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实现了一次次超越。”鄂尔多斯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赵魁说。

新世纪之初,国家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能源战略重点西移,王林祥力排众议,决定在棋盘井投资建设硅电联产项目。当时国内学术界和媒体正在展开一场专业化与多元化大争论,王林祥认为多元化能否成功主要看自身的能力,他的理念是上项目一看市场、二看资源,关键要看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实现资源能源的转换升级,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优势特色企业”的战略新思路。

按照战略部署,鄂尔多斯集团要建设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为主干的循环经济蓝图。鄂尔多斯集团由此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以一企之力,就成功打造出一个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完美演绎了事在人为的企业信念。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宏观调控等政策制约,面对过起伏不定的市场考验,也面临过资金问题、人才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方方面面的困扰,最终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得以解决。

如今的棋盘井工业园已经成为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势支撑起了鄂尔多斯集团的大半壁江山,成为西部大开发和多元化转型的经典之作。

紧随改革创新步伐  焕新打造百年品牌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降档使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谋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新发展,依靠创新驱动来促进产业升级,成为行业企业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与此同时,中国的消费升级浪潮正一浪高过一浪,消费者对更高品质和更好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5年,鄂尔多斯启动品牌升级战略。首先对全国35个城市的5000个消费者进行了深度的调查、研究、访谈。调查发现,在消费者眼中,鄂尔多斯存在品牌认知模糊、老化、货品管理和形象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但同时,他们对羊绒仍然有期待、有渴望。

在消费者调研基础上,鄂尔多斯研究了行业、市场、品牌竞争和渠道态势,尤其对鄂尔多斯品牌运营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系统总结回顾了过去6年转型经验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多品牌发展战略,即:聚焦优势、细分市场、精准定位、精耕细作,打造多品牌管理体系,并通过多品牌区隔经营、协同管理,打造世界知名品牌,让中国品牌站在国际时尚舞台的顶端。

两年之后的今天,媒体用“鄂尔多斯用时尚打败了天气”、“鄂尔多斯变时尚了”这样的主题来描述鄂尔多斯。在消费者眼中,鄂尔多斯再也不是妈妈们穿的品牌了,越来越适合年轻人,也越来越有品味了。与些同时,品牌升级两年以来,鄂尔多斯的业绩都较以往有两位数的增长,线上渠道则增长更快。“中国商标金奖”、“中国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奖项也纷至沓来。

“鄂尔多斯”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同行业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羊绒行业标志性品牌和中国纺织服装第一品牌,一座城市以品牌命名,鄂尔多斯羊绒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名片。

鄂尔多斯管理层认为,社会各界认可的背后,是从心出发的一系列贴近消费者的创新举措,是超出预期的产品、服务和形象。正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经理王臻所说,只有回到消费者身边才能生存。

鄂尔多斯在时尚和品牌价值上找到了与世界连接的方式,面向未来,“业绩增长只是一个小目标,百年品牌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王臻说。

来自不同时空、群体、风格与面料所展现的吉光片羽,如魔方一般飞速旋转,不断地叠砌、错位,在1436的2018秋冬系列中交织、融合,迸发时尚激荡,打破既有藩篱,羊绒美学无远弗届,创造不设边界的优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