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理论突围,让品牌保护支撑品牌可持续发展

发表日期:2020-09-22点击数:58951

当城市在“鄂尔多斯”品牌创立13年后更名为“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品牌面对的“混淆”类侵权行为就成了治而不绝的难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演变的尤为突出。


一些经营者,故意弱化“品牌”与“地域”的概念:在市场推广中使用“源自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产”等字样进行宣传销售羊绒制品;更有经营者为了使用“鄂尔多斯”四个字,在鄂尔多斯市注册公司,但实际上无生产、无销售、无经营等等,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着品牌的声誉。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一方面积极的主张权利,对发生在线上线下的侵权行为,通过行政投诉的手段,给予及时的制止并删除侵权链接、拆除侵权标识;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民事诉讼的维权手段,对侵权严重的行为给予典型性打击。但这些常规性的保护措施,依旧无法解决“鄂尔多斯”品牌在未来发展中,面对的“被淡化”的问题。侵染在各个行业内的对“鄂尔多斯”四个字的无序使用,终将会影响到品牌经过40年积累而形成的显著特质。




为了从理论的高度,摸索一些新的、有建设性的品牌保护举措。2020年9月18日,借助阿里巴巴首届“清华大学阿里巴巴知识产权青年奖学金”项目评选及颁奖契机,通过与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沟通,在会议知识产权保护热点问题研讨沙龙环节,植入了以“鄂尔多斯“为例的商标反淡化措施探究研讨。清华大学教授知识产权方向的教授崔国斌、冯术杰、蒋舸,以及来自阿里巴巴、丰田汽车、法学院研究生、博士生等30多名专家及学者,参与了讨论。


教授的国际化视野、学生的活跃思维,再加上专家的实战化经验,都给予“鄂尔多斯”品牌保护及“反淡化”工作以很好的借鉴。为下一步“鄂尔多斯”品牌保护工作,提出了方向性的理论指引:


1.从“共有物”与“私有物”的角度,寻求法律的支持。


“鄂尔多斯”虽说起源于地名,但是经过“鄂尔多斯集团”持续的品牌塑造和社会价值累积,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成为“羊绒”的代名词。其质量和工艺技术,都代表了行业的主导水平。从商誉积累的过程,更像私有物的积累过程。在羊绒这个领域,即便标注产地很重要,但我们依旧可以提出“不是所有的羊绒制品,都可以标注鄂尔多斯”的主张。


2.对“侵权行为的持续打击”和对“品牌羊绒属性的持续强化”,同等重要。


持续打击商标混淆类的侵权行为,是对现阶段“反淡化”问题的有效制止,并通过“驰名商标”的保护举措,配以典型性维权案件的落地,为法律判决及经济发展提供参照。同时,对“鄂尔多斯”品牌价值积累的过程,要继续强化羊绒属性的投入,把羊绒基因做到根深蒂固,并通过行业标准的推进,让产地思维与技术思维融合起来。

一个品牌一座城。城市盛产羊绒,城市又因品牌而更名。但鄂尔多斯市不等于鄂尔多斯品牌。如何把区域特色与品牌发展相互结合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差异化的定位;如何通过保护“鄂尔多斯”品牌,健康整个羊绒行业的发展,这既是品牌保护工作的目标,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