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内蒙70周年生日快乐,我与你风雨同行!

发表日期:2017-08-11点击数:68677

2017年8月8日,内蒙迎来了它70周年的生日!


“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道出了内蒙古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指明了内蒙古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70年,对于拥有上千年壮阔历史的草原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就是这短短的70年,让这片曾经诞生过成吉思汗的沃土蜕变成共和国工业重地,无数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品牌在这里起步、腾飞。


38年如一日奋力拼搏,从地方小厂成长为世界第一的鄂尔多斯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改革开放的伟大硕果,也是国家发展、自治区变迁的最有力见证。


地方小厂发奋图强,华丽转身,成为世界羊绒大王


鄂尔多斯集团的前身伊克昭盟绒毛厂,极具内蒙特色的一个国营小厂,从60年代起就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山羊绒加工企业,但当时产品质量并不出众,而且在产业链中地位和利润都远远不如国外同行。


1979年,自治区纺织工业公司与日本三井物产采用补偿贸易的合作方式,在原伊克昭盟绒毛厂的基础上,筹建了羊绒衫厂。


1981年,总投资3355万元的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正式投产,一座年产500万吨无毛绒和30万件羊绒衫的现代化工厂呈现在人们面前,结束了我国只出口原绒和羊绒初加工的历史。


同年10月,这个新品牌一炮打响,荣获当年世界服装展示会“全优产品”称号,投产第一年实现的利税比老厂10年总和还多,除了一次性收回总投资之外,当年还创汇2800万美元。



这份成绩单和改革的效果让所有刚刚开眼看世界的国人感到震惊,很快,王林祥带领全厂员工毅然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和分配体制改革,以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理顺了企业的内部关系,调动了大家的所有潜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


80年底末,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伊盟羊绒衫厂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并与伊盟纺织工业公司分立,更名为鄂尔多斯羊绒衫厂,一个新的品牌就此诞生,一段新的传奇即将书写。


彼时,国内的羊绒市场极其混乱,加上各种市场规则和法制不健全,羊绒制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国际上声名扫地,外商甚至联合抵制中国羊绒。


这便是羊绒工业发展史上著名的“绒毛大战”。在这个需要人来扛起大旗、稳定市场的时刻,鄂尔多斯集团站了出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持和协调下组建了“内蒙古KVSS羊绒企业集团”,这个企业联合体横跨华北和西北六省区,以中国第一羊绒企业的地位领导、引导和主导中国羊绒材料市场,进而改变世界羊绒产业。


前后历时五年,终于避免了中国羊绒原料市场“土崩瓦解”的态势,1994年,羊绒市场再度复苏,鄂尔多斯也一跃成为中国羊绒业之王。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集团实施“内外销并重”的营销策略,“鄂尔多斯”商标先后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数十家营销公司和直销店遍布全球;


同时,以198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广告语和鄂尔多斯时装艺术团全国巡演为标志,正式开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在国内建成了数十家销售公司和上千家销售网点,使鄂尔多斯的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行业第一。


正因为在市场推广和品牌构建上的孜孜不倦,1992年,“鄂尔多斯”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1999年,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了纺织行业第一品牌,并将这个“擂主”保持至今。


进入新世纪,国内服装市场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国家实力和百姓收入大幅提高,也对服装质量、品牌效应提出更高的需求。


在求新图强上,鄂尔多斯一直走在前面,2003年,羊毛衫品类成立,开始向大服装品牌延伸,先后成立了男装、女装等七个专业公司,引入国际水平的创意设计资源,进行四季化和时尚化产品的开发。


2004年和2006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羊绒商品交易会,羊绒制品的产销规模达到了600万件以上;2009年,聘请了国际名模刘雯为品牌形象代言人。



这一系列的改革和举措,将鄂尔多斯从功能性服装品牌升级为了时装品牌、纺织行业标志性品牌,坐稳了集团在羊绒行业和服装行业的领头羊地位。


2016年,在国家和自治区“扶持民族品牌、打造高端产品”战略的支持下,集团开启了品牌的战略转型和升级。


通过打造定位于高端的“1436”,针对新兴中产阶层的“ERDOS”,针对传统品质人群的“鄂尔多斯1980”,针对都市年轻客群的新品牌“BULE ERDOS”,形成了鄂尔多斯家族四大品牌各自清晰又互相聚焦的品牌发展组合,更加精准和差异化地服务不同的细分市场,在中国时尚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实现了品牌的华丽转型和全新演绎。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循环经济,集团发展如虎添翼


鄂尔多斯集团以羊绒起家,因羊绒而兴盛,然而辽阔的草原上不光只有羊绒,无数的矿产资源或在那里静静荒废,或正被粗放开采、低效利用。


鄂尔多斯人又一次站了出来,依托人力和资源优势,将二次创业瞄准了现代重工业,地点就在当时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蛮荒之地——棋盘井镇。


 

2003年,当大家刚开赴棋盘井的时候,自然环境和生活状况不可谓不恶劣:棋盘井因为常年不下雨,土地干涸,挖地几尺都见不到湿土,地面上只要有车辆行走,便会尘土飞扬,再加上到处都是土法炼焦、石灰土窑、小硅铁炉、小炼铁炉,不刮风时,烟雾缭绕,怪味刺鼻,只要起风,又沙尘滚滚。


二次创业的艰苦,不仅仅体现在生活环境上,由于行业跨度较大,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不足,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提高、边工作,曾经在羊绒行业叱咤多年的老将们,在这里都变成了重头再来的新兵。


几万干部职工十几年的埋头苦干,鄂尔多斯集团以一企之力将棋盘井改头换面。初始投资200亿元构建了以煤炭产业为起点和基础,电力产业为中心环节和“发电机”,带动硅铁、多晶硅、工业硅、硅锰、电石、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终端环节,各产业之间共生耦合,实现企业之间的“工业代谢”。


 

如今,当我们踏足棋盘井工业园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映入眼帘,而只有鄂尔多斯人自己知道,这座凝聚了无数人勇气和智慧的工业园区曾经让多少人付出青春与心血,化解了多少风险和压力,破解了多少难题和关隘。



尔多斯深知,集团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要感谢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持、感谢同行的团结协作、感谢客户的无限信任、感谢员工的艰苦奋斗,正是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关怀和帮助,才有了今天的鄂尔多斯。


因此,回报与爱成了集团企业文化的内在灵魂,融入到每个鄂尔多斯人的血液中。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鄂尔多斯集团将继续以“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为使命,遵循“资源转换、循环发展”的经营主线,继续奋发有为、事在人为的创业精神,以更加雄厚的经济实力,更加坚定的发展步伐、更加高远的战略构想,实现“温暖全世界”的伟大愿景!